随着时间的推移,最新的Plasma 2逐渐揭开了面纱,出现了一些“有料”的消息。KDE开发者Sebastian Kügler和Macro Martin分别在两篇日志(在此、在此)里提到了Plasma 2在视觉、特性以及开发方式上的改变。
这张日历小工具的截图展示的是目前最新的界面效果(注意面板部分仍然是Plasma1的效果,最终效果会比现在更好)。Plasma 2和默认的Air主题延续了之前的磨砂玻璃效果,但相较之前而言透明感有所下降,看上去更像是“既能隐约看到透出的背景,又能看到玻璃本身和表面的反光”(作者原话)。这一改变使得以往在黑色背景下看不清黑字,而在白色背景下又看不清控件装饰的尴尬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。不过为啥总觉得有点iOS7的感觉……
上图显示的是通知区(注意使用的仍然是老的Plasma主题,目前已经被舍弃)。所有小工具的界面都会在同一个弹出窗口打开,无论是观看还是操作都更加方便。
功能方面,得益于Qt Quick 2的改进,plasma部件得到了重大的飞跃:
Qt Quick 2 优化了布局和字体渲染,使得大量视觉上的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,此外还引入了根据像元密度调整控件和字体的特性,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同样能提供合理的布局。
Plasma 2 采用两层式的界面设计。底层方面决定了元件、输入窗口等内容的大小和布局(例如允许制作触摸界面);高层方面,可以更容易、更统一地设计整个工作空间的布局(例如Alt+Tab、锁屏等等部分的界面)。Plasma外壳现在允许运行时对其进行动态调整,例如插上键鼠后,Plasma可以自动调整到传统布局,反之则调整到触摸布局。
动态调整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同的设备可以使用同一套软件,未来Plasma桌面、Plasma Active和Plasma Media Cencer将融为一体。家里的旧电脑装上KDE,接上电视就能变成媒体中心。
当然最后开发者表示目前 Plasma 2 尚处于开发阶段,一切都还未最终敲定,使用上目前也会遭遇各种Bug甚至是崩溃等问题。具体时间方面,第一个技术预览版将在12月中旬发布,而正式版大概要到2014年夏,尚需耐心等待啊。
nm 的新界面每个操作都要比以前多好几次点击/滚动, 垂直方向占用极大的空间, 横向空间完全没有利用.
Klipper 有亮点。。。
Klipper里的内容,故意的吧
一直不明白Plasma有什么意义。 桌面部件就是Vista时代兴起的伪潮流,Plasma更是把这个和面板上的小工具整合到一起,结果一片混乱
太不理解了。还在弄这些小特效。“既能隐约看到透出的背景,又能看到玻璃本身和表面的反光”(作者原话)作者在想啥呢?
我想主要的原因是……这些小特效从来没有真正被弄好过?
总感觉默认的plasma desktop布局设计一直没有大的突破,还是最下面一条任务栏呆在那里……
但是为什么感觉新的widget挺对我口味的?坐等新版发布
还是那么扎眼
下一次去kde大会可以anounce一下tibet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。。。。 这些老外就是闲的蛋疼,狗屁都不了解全靠想象去补齐自己对未知领域、区域的认知。
现在的tibet比tmd的农奴时代实在是美好的多了。 现代某些tibet人民也tmd的很操蛋,居然还想把某人给请回来,不过也可以理解,他们没经历过土司看好他们的媳妇就睡,看他们不顺眼就挖眼割舌的时代。就跟我们没经历改革开放,不理解农民对邓伟人的感激一样。
我到作者的博客上面写评论抗议,并且列举了图片证据。 结果评论被禁止发表了。
有些blog设定成要手动approve所有的评论(比如我的